環境保護局114年度施政計畫
壹、願景及任務
一、願景
桃園-國門之都,不僅擁有山、海、埤塘等豐富自然人文景觀,也是第一工業科技大市,臺灣五百大製造業有超過三分之一在桃園設廠,工業產值常居全臺之冠,因此環境容受力及污染負荷是桃園成為國際城市所面臨的艱鉅的挑戰。
隨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等現象,促使各國紛紛投入環境保護的行列,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平衡,進一步復育生態環境,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為落實我國2050淨零目標,整合市府團隊共同建構本市淨零路徑,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推動,成立「桃園市政府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落實本市永續發展、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理念。
同時為實現「綠色桃園新生活」市政願景,維護本市生活環境品質並使行政效率再提升,本局秉持「藍天綠地、青山淨水、全民環保、永續家園」為施政願景,以環保專業、創新服務、打造綠色城市為目標,擬訂相應措施作為施政重點,逐步朝向國際城市並創造永續的桃園新生活。
二、任務
(一)環境永續發展,邁向2050淨零
(二)靚天空,見清空,桃園宜居行動計畫
(三)河海潔淨、守護生態
(四)化學物質永續經營,強化風險預防管理
(五)環境清淨全體動員,齊心協力護桃花源
(六)環境保護規劃監督,青山綠水代代相傳
(七)以科技辦案提昇稽查效能,24小時服務不打烊
(八)噪音防制維護安寧,機場回饋造福鄉里
(九)促進資源循環再生,營造海岸設施環境
貳、年度施政目標及策略
一、環境永續發展,邁向2050淨零:
桃園近年為快速發展之城市,為邁向2050淨零城市,整合減碳治理策略,設定2030禁生煤目標及加入國際脫煤者聯盟,並建置本市碳中和資訊平台,協助業者了解與規劃減碳措施,揭露市府成果及相關輔導、課程資源,打造一站式專屬桃園市的碳中和資訊平台,利用線上提供多元消息,有利市民形塑具調適氣候變遷的韌性生活,亦完整桃園2050淨零路徑藍圖;透過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結合市府各單位執行「桃園市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110至114年)」,並配合中央執行減碳策略;提供民眾多元化的活動場域,落實低碳永續的生活理念,推廣本市各區域之人文、環境等特色資源,傳達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利用與保護之理念。透過上述策略,使本市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以提升本市對氣候變遷調適能力,與國際2050淨零目標接軌,將年度目標明確化,逐步達成零碳城市。
(一)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淨零城市及低碳永續家園。
為因應國際趨勢,整合市府團隊成立「桃園市政府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落實健康友善、安居樂業及智慧韌性等目標,並以「桃園市淨零城市自治條例」結合我國與國際間之減碳策略與淨零目標,制定「第二期(110至114年)桃園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與「氣候變遷調適計畫」,從源頭訂定量化目標與減碳策略,藉此改變生活態度及消費觀念或習慣,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減緩氣候變遷;同時,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參與體驗及身體力行,建構低碳生活環境,藉由建立區里輔導機制,以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永續經營六大面向,執行或採取低碳永續行動或措施,加強區里互動交流,以實作強化宣導,促使民眾積極投入,並由各生活層面落實,有效降低桃園市之碳排放量,達成零碳城市之目標。
(二)建置本市「碳中和」資訊平台,擴充功能及優化。
為達成本市2050淨零目標,平台整合本市綠能、碳匯、碳抵換等相關資訊,建置碳中和資訊平台及維運管理。運用本平台進行資訊整合揭露,提供相關淨零新聞、本市溫室氣體盤查成果、辦理課程及建置太陽能板試算、日常生活碳排量等計算、企業碳交易資訊媒合,提供永續企業轉型或關心淨零行動的市民運用;另開辦溫室氣體盤查相關培訓課程、本市產業溫室氣體盤查輔導等業務,推動本市邁向淨零城市。
二、靚天空,見清空,桃園宜居行動計畫:
伴隨經濟及科技快速的發展,環境負荷持續提升,且為順應國際趨勢,本市環保局將永續發展目標納入空氣污染管制理念,並積極推動源頭減量搭配智慧科技化執法,持續推出多項空氣污染管制措施,透過推出工業區管理2.0、防制設備操作參數連線監控、推動友善智慧工地、設立校園空氣儀表板、推動車輛汰換為電動車及打造友善電車環境等,除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外,更提供民眾多元的空氣品質資訊平台,提升民眾對於空氣品質的意識。
(一)持續提升本市空氣品質良好 (AQI ≦ 50)站日數比率。
(二)推動工業區管理 2.0,盤點轄內工業區內廠家之排放量,透過成立空污減量聯盟,共同削減污染物排放。
(三)營建工地劃設專區管制並推動智慧監控,鼓勵業者道路認養加入友善工地標章。
(四)設立校園空氣儀表板,即時呈現環境資訊,提升民眾對於環境品質的意識。
(五)推動市府公務機車逐年汰換為電動車,並鼓勵公務員及企業通勤使用大眾運輸。
(六)擴大推行「青壯新征程」及「婦幼E騎GO」兩大專案,提高電動機車設籍數,並增加充換電樁數,打造友善電車環境。
三、河海潔淨、守護生態
為符合環境部2030年無嚴重污染河段,積極推動各項公共建設及污染防治措施,滾動式檢討河川污染整治及海洋保育策略,以守護河海生態並打造與水共榮親水城市。
討河川污染整治及海洋保育策略,以守護河海生態並打造與水共榮親水城市。
(一)推動本市重點河川嚴重污染河段改善,積極辦理基礎建設設置水質淨化設施,改善河川水質。
(二)強化事業廢水源頭管制稽查工作,並掌握自動連續監測(視) 對象,即時連線、即時監控、即時掌握放流水水質。
(三)強化水污染防治許可管理,政府資訊公開透明化,提升定檢申報品質穩定性,加強水污染防治費徵收對象查核,落實源頭減量。
(四)持續於本市河川出海口增設垃圾攔截網、攔油繩索,並以岸際監控設備,維持本市轄內岸際監控效能,並優化應變倉庫(維修及增購應變機具與耗材),將應變器材的使用效果發揮至最大。
(五)維護管理海岸保護區之智慧科技監視系統,並積極輔導在地社區協助巡查、棲地/景觀維護及監測等,強化公、私協力夥伴關係。
(六)積極救援擱淺於桃園海岸邊之鯨豚、海龜,並持續維持本市海龜保育教育暨救傷中心運作效能、維護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
四、化學物質永續經營,強化風險預防管理:
(一)推動自治條例,納管高風險場所運作爆裂物先驅物質;加強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場所查核,強化業者防災及應變能力,降低毒化災害發生風險。
(二)推動「將吸食笑氣行為列為吸毒行為」促成中央修法,遏阻笑氣濫用。
(三)推動轄內土水指定公告事業,分級預防自主管理。
(四)加強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制,督促事業積極改善管理場址,推動農地污染源預防管理計畫,預防農地再次遭受污染。
五、環境清淨全體動員,齊心協力護桃花源
基於地方永續發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兼籌並顧,持續推動宣導環保政策。
(一)執行本市各區里登革熱防治戶外消毒工作,於春、秋季病媒蚊易孳生期間,持續針對全市506里進行2次消毒,以及高中職以下約500餘所學校於暑假期間全面消毒;另加強宣導社區、學校落實「巡、倒、清、刷」,全面清除戶外孳生源。同時動員環保志工隊加強出勤進行轄內髒亂點巡查清理、積水容器清除並加強辦理登革熱防疫衛教宣導工作。
(二)提升市容環境整潔,辦理市容環境品質精進方案,運用智慧垃圾桶、AI科技執法等智慧科技提升環境整潔,持續針對公廁環境整潔稽查及輔導改善,加強占用道路廢棄車輛、違規廣告物、大型落地看板及溝渠之稽(巡)查與清理作業,鼓勵市民共同撕除違規廣告物,並輔導業者及民眾使用公設廣告欄及申請懸掛路燈旗合法宣傳。
(三)持續宣導垃圾源頭減量相關政策,透過垃圾成分分析,找出關鍵影響因子,制定垃圾減量對策並透過宣導促使民眾落實垃圾分類回收,減少垃圾產生量。
(四)持續推動垃圾分類宣傳計畫,加強破袋稽查,減少垃圾產生量,降低本市焚化爐以及掩埋場負荷;此外加強辦理一般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回收責任業者及販賣業者宣導稽查取締及一次性產品及含汞產品減量查核工作,推動一次性旅宿用品減量計畫,並搭配各里環保志工隊於社區里鄰協助宣導,發揮影響力共同推動全市資源循環回收、資源永續再利用目標。
1.辦理資源回收形象改造暨物業管理工作,並結合志工、學校、社區及產業力量,以整合社會資源,多元化宣導廢棄物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減輕環境負荷等方式,達到資源永續再利用目標。
2.辦理本市資源回收責任業者、販賣業者管理重點稽查取締工作,並配合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推動限塑政策,辦理一次性產品及含汞產品減量稽查作業。
3.輔導本市各里成立桃樂資收站並配合環境部辦理資收關懷計畫結合市民卡辦理民眾資源回收兌換加值金或宣導品活動,提昇資源回收效益,並照顧中低收個體戶。
4.為避免資收量大以致影響垃圾收運時間,及降低火災發生風險,推動資源回收物分項分日回收宣導計畫。
(五)環保清潔車輛與機具汰舊換新及智慧管理。
1.為維持垃圾清運效能,積極爭取環境部補助款,搭配本市自籌預算,持續汰換老舊環保車輛及工程重機械,同時強化保養及檢修工作,提升車輛機具妥善率,並投保車輛第三人責任險,保障清潔人員作業安全,以提高服務品質。
2.利用e化及大數據分析規劃各清運點最佳清運時間,並持續優化「桃園垃圾車」APP功能,以提升使用者感受度,減少民眾久候空等時間,進一步提高服務滿意度。
(六)清潔隊員權益保障與職業安全衛生再提升。
1.積極推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45001及TOSHMS),確保符合法令規範,提供隊員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以達到預防職業災害與營造健康幸福職場之雙重目標。
2.持續提升清潔隊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與權益,包括優化個人安全裝備、提升整體作業環境品質、精進隊員工作專業知能和增強隊員衛教宣導、健康管理及追蹤。
(七)改善清潔隊員工作環境與掩埋場營運管理及風險管控。
1.積極爭取環境部經費,改善各區中隊資源回收貯存場、辦公廳舍以及掩埋場環境設施改善,建構安全友善的工作與備勤空間。
2.加強掩埋場營運管理、整理整頓覆土及消防設備維護,並運用紅外線感測器進行溫度監控,溫度超標立即灑水降溫,落實掩埋場安全維護及火災風險預控。
3.辦理中隊休息備勤空間整修及辦公室耐震補強工程,提供隊員優質安全之工作環境。
六、環境保護規劃監督,青山綠水代代相傳:
持續推動加速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滾動檢討審查程序,簡化審查流程。成立專案小組分級審查制度,建立環評專章承諾機制,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環評審議規範,要求減少溫室氣體減量排放。源頭要求環評開發承諾加嚴,打造青山綠水桃花家園。
(一)縮短環評審查時效,強化環評審查效率。
(二)落實環境影響評估監督查核工作。
(三)打造兼顧性別平等及環境保護之美好家園。
七、以科技辦案提昇稽查效能,24小時服務不打烊:
藉由e化2.0派案系統管理機制,即時派案、處理環境污染陳情案件,再以科技儀器進行污染源調查、蒐證與緊急處理,防止污染擴大,並透過結合檢警環機制,打擊環保犯罪,降低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一)利用遠端監視設備、AI水色辨識及判煙等智慧儀器監控進行稽查管制作業,並與空氣品質感測器搭配,追查及遏止非法排放,連續監控高污染潛勢案件。
(二)維持本市空氣品質感測器正常維運,數據資料完整率95%以上,鎖定可疑污染源,提升稽查效率。
(三)建立檢警環結盟平台,整合資源有效打擊環保犯罪。
八、噪音防制維護安寧,機場回饋造福鄉里:
為有效防止改裝車輛噪音擾寧情形,特別強化環保、警察及監理機關聯合稽查取締,針對未經許可排氣管上路噪音車輛加強攔檢作業,提高稽查頻率,落實現場攔檢「馬上抓、馬上查、馬上罰」,以達到嚇阻的效果。另於深夜凌晨時段設置「聲音照相」稽查點,運用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加強高噪音車輛稽查取締,展現執法決心,維護環境安寧。持續檢討機場噪音分級補償制度並提供多元便捷的申辦服務,讓機場噪音補償發放更具公平性及便利性。更秉持公開透明即時補償及專款專用回饋在地的原則,讓機場噪音補償回饋經費的運用更符合民意需求。
(一)執行改裝噪音車輛攔檢勤務,加強聲音照相科技執法,維護居住安寧環境。
(二)持續辦理機場航空噪音防制費補助及回饋工作,推動分級補償制度,促進地方建設發展。
九、促進資源循環再生,營造海岸設施環境
依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用前瞻開創的態度向海前進,逐步恢復海岸的自然風貌,找回優質的海岸環境,並邁向永續藍海的新未來。
配合本市2050淨零排碳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關鍵戰略12「資源循環零廢棄」願景,成立國內首座同時具備厭氧消化、熱處理單元與固化掩埋場三合一功能的生質能中心,及利用巨大廢棄物與資源回收篩下物產製為SRF成品的桃園市MT示範中心,並搭配多元垃圾處理整體規劃、城市間垃圾處理互助合作機制,提升廢棄物轉型生質能源多元化效益,另加強廚餘全回收及相關源頭減量等政策實施,使本市廢棄物處理去化無虞及達到減碳成效。
為推動落實資源永續循環利用,鼓勵本市轄內事業針對產出之廢棄物清除處理方式,以再利用或其他處理方式取代焚化或掩埋處理,以期減少最終廢棄資源物處理量,降低產業對環境衝擊,建構資源永續循環社會,以提升綠色競爭力。
桃園市透過廢棄物能資源化、促進桃園及環科環保產業提升,將事業廢棄物再利用處理進行資源化及能源化。預計114年產業廢棄物能資源化比率可達88%以上。
(一)配合行政院執行向海致敬政策,持續執行桃園市海岸環境清潔維護及海洋廢棄物再利用,並運作培訓海岸巡護隊、環保潛水隊及海洋環保艦隊,提升海岸環境潔淨度。
(二)積極推動多元垃圾處理方案,積極管理本市生質能中心及本市MT示範中心,提供廢棄物循環永續經營。
(三)持續規劃辦理廢棄物源頭減量、廚餘分類、資源回收及再利用工作,並與其他縣市以量易量區域合作模式處理本市一般廢棄物,有效運用去化優勢共創區域互惠模式。
(四)為落實敦親睦鄰,合理適切運用垃圾處理廠場相關回饋金及管理相關回饋計畫。
(五)興設倉儲式廠房將掩埋場室內化,除可大幅減少雨水滲入外,亦可將異味等控制於室內,防止擴散,以達到永續發展與環境融合之願景。
(六)設置河川水質淨化設施,削減排水河川污染量,亦可兼具河岸景觀營造及環境教育功能。
(七)辦理許厝港濕地南岸景觀工程,營造許厝港濕地育教娛樂休憩空間。
(八)辦理永安漁港北岸堤頂自行車道串聯及周邊景觀工程。
(九)精進事業廢棄物產源管理,強化e化申請系統、源頭減量與流向追蹤,遏阻非法棄置情事發生。
(十)整合永續資源館為「循環經濟產業媒合中心」,期透過資源化產品加值化與高值化方式,建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產業鏈,以建構上中下游產業鏈媒合中心。
參、年度重要施政計畫與預算配合對照表